回首做素质导师的那些年,很多故事、很多学生让孙华远永远难忘。她一直以润物无声,真爱无痕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她坚信只有这样才可以走进学生,做学生最近的人。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
曾经有一位女生叫梅灵,她性格孤僻,不与任何同学交往,高中时曾被诊断为抑郁症,一直在服药。作为素质导师的她,深知守护每位学生的生命安全是工作底线,孙华远不仅时刻关心梅灵的动态,还叮嘱学生干部对其进行关注,有活动就带她一起参加,从不将她在排除在班集体之外,让其感受班集体的温暖。有一次半夜十二点,孙华远刚躺下,梅灵宿舍的同学打电话说她不在宿舍,她们一直等她,可是转钟了,她仍然没有回来。孙华远一听吓坏了,毫不犹豫的开车来到了学校,带着班级干部在校园里四处寻找,这个期间我给梅灵的妈妈打电话,让她问问武汉的亲戚是否看到梅灵。
直到现在她依然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飘着雨,孙华远和四名学生到宿舍楼顶、教室、小花园等地方寻找,最后在操场的角落里找到了她,梅灵看到我着急的样子,扑在我怀里哭了,她说:“孙老师,我挂科了,我觉得自己很努力了,可是,我服用的抗抑郁的药导致我思维滞后,我记不住知识点,我该怎么办呢?我不想活了……”孙华远和同学们一起把梅灵带回宿舍,直到她安心的睡下,他才离开。之后,孙华远请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给梅灵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也请专业老师帮她补习,梅灵的成绩慢慢在提升,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
毕业那年,梅灵回到家乡新疆,考取了当地的公务员,对她来讲,能够抛掉自杀的想法,勇敢的活着,就是她人生最大的成功,而她说:“我是她成功道路上最贴心的人。”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人资1101班学生李汝明是从10级留级至该班的学生。最初该生挂科11门,内心消极,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对前途悲观失望,更不愿意与新班级学生交流。李汝明进入班级后,孙华远每天与其谈心。通过谈心他了解到该生学习能力比较强,但是自律性很差,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所在的原班级宿舍都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于是,孙华远第一时间给其联系新的宿舍,让他和爱学习、自律性强的学生住一起,并安排纪检委员作为其学习和纪律上的帮扶人,班级任何活动他都亲自电话通知他参加,希望其早日融入新的集体。另外,孙华远经常与其母亲联系,共同鼓励其端正学习目的,加强理想教育。一年以后,该生和班级学生相处融洽,并且补齐了之前挂掉的所有课程。大三下学期该生因成绩优异,还被班级同学民主评选为“优秀学生”。
孙华远所带的班级有很多厌学的学生,对于学习困难群体,她相信他们也想成为优秀者,作为素质导师,孙华远绝不放弃他们,她要求自己:一是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和困难生的信任关系。二是鼓励他们树立自信;三是改变他们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四是在班级和宿舍建立帮扶小组,和家长联系,建立学校和家长双管齐下的引导机制,用细心和责任心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及时完成学习困难生的转换。
正是在孙华远和班级学生的齐心协力下,2013年5月,她所带的6个班,有4个被评为校级“先进团支部”,2个被评为院级“优秀团支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迅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全面拉开。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孙华远紧急召集,立即行动,冲锋在前,用专业有力的声音,为广大师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为社会民众提供志愿心理援助。
2020年1月28日,她带领心理中心全体教师迅速开通线上心理咨询服务,通过QQ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的方式,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心理援助,孙华远与中心郑利老师、付筱老师、陈梅老师、蔡丽丽老师团结一致,主动开放个人手机号码,全天候接受师生的电话咨询,随时回应学生心理诉求,一对一疏导学生情绪。
2月6日晚上八时,孙华远接到一位大三学生来电,诉其发烧38.1度,声音无力,带着焦虑与担忧,询问怎么办?听完来电者陈述,她询问:最近14天内出过家门吗?家人出门了吗?受凉了吗?学生讲述了最近情况,担心会不会感染新冠肺炎,孙华远耐心、仔细倾听来电者述说,后通过添加微信好友,适度共情,让咨询者感受到温暖的陪伴,同时细致讲解分析。“首先你的防范意识强,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而你戴着口罩,与人保持在有效距离,防范措施非常到位;昨晚有受凉史,你要密切观察体温等病情变化,多休息;如果体温超过37.8度,用适量的白酒兑温水,拿毛巾擦拭额头,耳后、手心、脖子两侧等,进行物理降温;如果病情不见好转,可去社区医院进一步的检查、治疗……”整个过程,孙华远对这位同学进行倾听、肯定、陪伴等专业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情绪,同时进行医学专业知识的普及与援助。第二天,学生回复信息,体温降至36.5度。
2月初,她接到省教育厅的通知,邀请各高校心理中心老师加入志愿服务团队,这让她既欣喜又深感压力巨大,但是危难时刻,不能辜负团队的信任,孙华远毫不犹豫地进入了工作状态。也有人曾经问她:“你在单位已经承担了疫情期间全校师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还有精力去做公益志愿服务?”他她说,“这是我的专业,不论是本校学生,还是其他群众,危难时刻也许我们一个电话就可以为紧张焦虑不知所措的对方带来一丝安全感,甚至,可以救助一个心理濒临崩溃的人,因此我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