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在线7月29日消息(通讯员 胡展新 报道)“科学实验显真理,防火知识记心间”。7月28日,热闹的暑期支教课堂上,一群小学生正在围绕在支教老师身边,认真听着老师讲解和演示灭火原理的实验。这是武昌理工学院布谷学堂恩施支教团队长岭村支教点自然科学课《火的产生和灭火原理》的课堂授课场景。
据了解,课上,老师先通过杯罩蜡烛实验,来引入实验的主题,杯罩住蜡烛,杯中氧气慢慢耗尽,然后导致蜡烛熄灭这一现象,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蜡烛会灭,最后胡老师给他们讲解生火的三个必要条件——足够高的温度、可燃物和助燃物。
“对于课堂上的小学生来说,生火不是难事,但是对他们山里的孩子来说灭火却不是易事,生活中的不少火都是不能简简单单的用水来灭的,于是我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火是不能用水来灭?让学生们联想出生活中他们知道或者遇到的不能灭的火,我通过循循善诱和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一步一步慢慢的说出了三种生活中不能用水灭的火——电器着火,油锅着火,汽油着火,学生们通过分享各自提出的灭火方法和老师讲解的三种情况下的正确方法,让他们知道了生活中这三种火的熄灭方法”。胡老师介绍说。
课堂最后,通过一个授课老师小时候常玩的俗名叫“火山爆发”的实验,引出第四个生活中不能用水来灭的火——蜡油着火。实验通过以煮汤的形式,把切好的蜡块放在啤酒盖里,然后通过蜡烛加热是蜡块融化成蜡油,当“蜡油汤”达到一定温度时,在通过从蜡块取出的蜡芯来引燃啤酒盖中的“蜡油汤”,最后浇上自来水,本来蜡油小小的火焰一下子喷涌出来,形成巨大的火焰,在学生们一阵的“哇”声和老师举起的请勿模仿的标语中,结束了此次的实验课。
“如果按照平常的方法讲生火知识和灭火原理,理论上的知识讲的再多,不如实验来的生动,因此为山里的孩子准备了一节实验课能让他们更直观感受到火的知识与自然科学的魅力”是很有必要的。自然科学教师这样胡老师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