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这门课是照本宣科,但自从上过课后就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以心换心。我觉得这门课把那些大道理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简直就是有温度的成长必修课。”近日,刚刚上完《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与实践》大一学生杨芬感慨道。
从生活案例到品德实践
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突破传统思政课的理论灌输模式,将法治道德、社会热点等真实生活场景通过生活化提问的方式融入教学全过程。例如,姜欠欠老师抛出“面对校园不文明行为,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研讨、角色扮演等形式拍摄微视频,将抽象的价值观具象化,让软性德育要求转化为刚性的培养环节。
实践学分制:走出教室的品德教育
这门课程以“政治素质、社会责任、人文审美、劳动教育、创新能力”为支柱,设计了层次分明的实践模块。学生需要完成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并提交思想报告与心得体会。汉语言文学专业2407班学生丁心妍分享了她深刻的社区养老服务经历:“当时我教会了一位独居老人使用手机,看到她与女儿视频通话时的泪水,我才真正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义。”
立德树人:品德教育的启蒙书
武昌理工学院将培育德才兼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核心目标,而这门课程正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汉语言文学专业2407班学生李晓宇表示:“在没有上这门课之前,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但上完这门课后,我不仅打下了坚实的品德基础,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姜欠欠老师表示:“这门课的核心是把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结合起来,不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锻炼他们的实际能力。如今,学生们常说,‘追求卓越’不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通过一次次实践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本领。”(大通社见习记者 李家玮 报道)
https://www.peopleapp.com/rmharticle/3004893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