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烈日当空,位于光谷高新大道的湖北省科技馆新馆项目工地基坑内,3名身穿迷彩服、皮肤晒得黝黑的年轻人,在3位钢筋工师傅的指导下,将一根根钢筋按要求摆放、定位、绑扎。他们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今年新入职的大学生,8月被分配到该项目后,向一线农民工拜师学艺成为入职“第一课”。
3位新入职的大学生马东旭、吕效祥和胡洋,毕业于安全工程或土木工程专业,分别入职安全员、责任工程师和施工员。与他们结对子的3位师傅王成郎、王洪歧、孙辉元履历不凡:均从业10余年,实践和理论扎实,曾效力多项重大工程。
自8月3日拜师以来,徒弟与师傅一起下工地,每天做足10小时钢筋工。
经过持续一周多的实践,胡洋昨日坦言:“最初对特殊的师徒结对子颇感意外。开始有段时间觉得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农民工师傅的质朴、切身体会他们在高温下劳动的不易,都让我深受感动。”他称,原先看图纸时,许多工序只停留在脑海中,如今通过实际操作,让图纸立体化了。
徒弟们的表现也改变了师傅们对大学生的看法。师傅评价:他们爱刨根问底,一点就通,挺能吃苦。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副总经理邓伟华18年前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他介绍,当年刚入职时,他就作为钢筋工长参与钢筋绑扎实践,“那时虽然没有一对一指定师傅,但也是一线农民工教授技术”。
新入职员工到一线实践是建筑行业的一种老传统,后来渐渐弱化。邓伟华称,公司逐渐发现,缺乏一线劳动实践的新员工,业务上手速度和能力的提升较慢,与一线农民工情感上也存在一定隔膜。
今年起,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恢复老传统,不急于将新入职的大学生分配上岗,而是安排他们到一线劳动岗位锻炼,让他们既能较快融入现场,也能切实感受建筑行业的酸甜苦辣,在实践中体会对劳动者的敬重之情。
昨日,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今年新入职的大学生、24岁的胡洋向长江日报记者坦承,最初自己对这次特殊的师徒“结对子”颇感意外:“完全没有想到,入职培训首先是让我们向一线农民工师傅学技术。”他表示,以前虽然也在工地实习过,但只是管理人员带着他看看钢筋成品,没有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过一线工人,也没有动手实践过。
前日,49岁的孙辉元与徒弟胡洋的任务是绑扎承台钢筋,一共19根,一横一竖、一短一长相互交叉,按同样间距摆放,定位完成后,再进行绑扎。孙辉元介绍,“2.2米高的承台,1个多小时扎完19根,我扎3根的时间,他只扎了1根。”徒弟老是问他,会不会把师傅拖慢了。孙辉元不断劝慰徒弟:“没事,慢慢来。”
“结对子”以来,孙辉元对徒弟胡洋关爱有加,“钢筋工需要戴上手套操作,既防烫伤又防钢筋伤手,我一开始看到徒弟自己准备的手套不好使,既不透气又不便于操作,就赶紧给他换了一双。”为了不让锋利的钢筋头划伤徒弟,不让钢筋上的铁锈沾到皮肤上,孙师傅总不忘叮嘱胡洋“全副武装”,穿长裤及长袖衣服。
经过持续一周多的实践,胡洋坦言,“开始有一段时间觉得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农民工师傅们的质朴、切身体会他们在高温下劳动的不易,都让我深受感动。慢慢地我觉得,工地就是我的另一个家,咬牙也要坚持下去!”
随着交往的日渐深入,胡洋更发现,农民工跟他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以前以为他们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想到他们懂得这么多,不仅技术娴熟,一天能绑近3000根钢筋,而且钢筋搭接、锚固长度,他们可以一口气说出来,还教我们看懂配筋图,有问必答,解释得清晰明了。”
他称,原先看图纸时,好多工序只停留在脑海中,如今通过实际操作,让图纸立体化了。自己现在可以从一点一滴处了解一片梁、一根柱子是如何通过钢筋绑扎搭起来的。
胡洋还透露,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级建造师,“入职后的拜师学艺课很值,对我今后的成长和规划很有帮助”。
徒弟们的表现也改变了师傅们对大学生的看法。师傅评价:他们爱刨根问底,一点就通,挺能吃苦。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副总经理邓伟华18年前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昨日他介绍,当年刚入职时,他就作为钢筋工长参与钢筋绑扎实践,“那时虽然没有一对一指定师傅,但也是一线农民工教授技术。”而当年中建三局其他兄弟公司的新入职大学生,有的甚至跟着一线班组学习长达半年之久。
新入职员工到一线实践是建筑行业的一种老传统。进入21世纪后,因企业高速扩张,管理岗位人才奇缺,大学生上岗后就直接分到各项目部岗位上,一线劳动实践也逐渐弱化,或转变为其他形式。
邓伟华称,公司逐渐发现,缺乏一线劳动实践的新员工,业务上手速度和能力的提升较慢,也不能很快与一线农民工打成一片,情感上也存在一定的隔膜。
随着对农民工个体尊重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也更强烈地意识到,让老传统回归,有助于新入职大学生迅速成长。
今年起,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恢复老传统,首开2016年“新员工进班组”活动,将岗前培训时间从之前的一周延长到一个月。公司号召所有新员工回归劳动一线,向劳务工友学习,向工作实践学习,快速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时,让新入职的大学生更快融入现场,切实感受建筑行业的酸甜苦辣,学会跟一线农民工打交道,更加尊重这个群体,增强相互协作的精神。
(记者韩玮 通讯员周宁宁 张芬 张照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