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社记者 张书豪
到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项脊轩志》呢 ?从我第一次读到它时,我的心被作者的文字牢牢抓住,那种感觉就像是我能在归有光流转的笔下感受到他的那种心情。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文章开头一句就简简单单交代了什么是项脊轩。表面上好像就是在讲项脊轩的变化,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项脊轩的变化还是归有光一家的变化。一开始住在项脊轩就是“明月半墙,珊珊可爱”后来有了妻子一起居于此。他在这里学习、读书。他的母亲走的早是他母亲的婢女在照顾他,他的祖母关心他,问他“儿寒乎,欲食乎?”此时是他生活的较为安宁的时日。文章没有过多的感情描写,多的只是用最简单平常的句子去描述日常生活的景象,读来觉得亲近。用这种最平常的句子最平常的事去感动人。他的女儿出生在这里,在他怀里“呱呱而泣”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延续,他的生活中的美好都在这里。
后来啊,项脊轩遭了一场大火,妻子的相继的离世只剩下他一个。他凄凉的生活也在这里。平平淡淡的叙述,老老实实的回忆,没有华丽词藻只有平淡的文字,让人知道他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对妻子的想念书,对祖母的想念。回忆中絮絮叨叨的讲与妻子的往事,却不见繁琐累赘,更让人感动这种无声的想念才是最动人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对妻子的思念的时间之长不禁让人想到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茂盛的枇杷树长得不仅是琵琶也是他对亡妻的思念啊。全文不见一个悲伤哀叹之词,但是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悲伤难过,项脊轩的热闹喧嚣,更显后面项脊轩的安静忧伤,读来不免伤心。
你走了,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思念。但,即使再不能见到你,有这份真情伴我也就够了。
我是很喜欢这种文章风格,从平常中见真章,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一生都是普通的事,我觉得人生短暂,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挤不进的世界,不要硬挤,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不要硬做,换种思路,也许会事半功倍;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即使暂时得到,也会失去。人呀,也只有在思念的时候,孤独才显得特别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