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梅南副刊 » 正文
Supplement
梅南副刊

别在赶路中,忘了为何出发

校对:袁婷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10-29 阅读:

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岳佳佳

“1.5倍速刷剧、半小时听完名著、3天打卡三座城”,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当代生活的常见写照。从职场人的通勤路上争分夺秒,到学生党边吃饭边赶作业,快节奏仿佛成了无法挣脱的生活主旋律。然而,在追逐速度的惯性中,我们亟需停下脚步,审视这种“停不下来”的生活状态。

快节奏的蔓延,根源在于社会环境与个体焦虑的交织。现代化生产的效率逻辑渗透到生活每个角落,即时通讯工具打破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让“全天候在线”成为常态。竞争压力催生的“怕落后”心态,更迫使人们不断加速:职场中,有人一份实习未结束就忙着衔接下一份,只为简历更亮眼;校园里,学生们在课程与实习间连轴转,生怕错过任何机会。这种“时间荒”下的被动提速,让许多人陷入“越忙越急,越急越乱”的循环。

持续的高速运转,正在悄然侵蚀生活的质感与身心的平衡。生理上,熬夜赶工、三餐潦草成为常态,消化系统紊乱、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随之而来;心理上,焦虑情绪蔓延,注意力难以集中,人们渐渐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更可惜的是,快节奏稀释了生活的温度:打卡式旅游只留下照片,却错失了风景中的心境;倍速刷剧跳过了细腻的情节铺陈,只剩碎片化的剧情梗概;就连人际交往,也在仓促的问候中逐渐疏远。

事实上,真正的充实从非盲目求快,张弛有度方能行稳致远。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展现了挣脱快节奏束缚的朴素生活,让人们重新体会慢下来的价值。许多人已经开始主动为生活降速:周末去爬山、逛公园,在自然中舒缓压力;定期关闭电子设备,享受“无干扰”的独处时光;用正念冥想专注当下,减少对未来的焦虑。这些举动,都是对失衡生活的温柔矫正。

对抗无序快节奏的关键,在于建立内在的秩序感。每天梳理任务优先级,避免被琐事淹没;学会拒绝过度承诺,保护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在日程中留出缓冲,应对突发状况。正如匠人深耕技艺、学者潜心研究,真正的成就从来不是急出来的,而是在专注与沉淀中自然生长的。

快节奏可以是时代的特征,但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我们不必否定速度带来的效率,却需警惕被速度绑架。在倍速前进的间隙,不妨按下“暂停键”:认真吃一顿饭,专注读一本书,耐心陪一段家人。唯有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既跟上时代步伐,又不迷失生活本真,活出真正丰盈的人生。(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