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花费5000万建造的“世界文化园”被指山寨世界名建筑,引发全国网友热议。市民对武汉建筑是如何看待的呢?是更喜欢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建筑?武昌理工学院8名大学生组成“光影魅力”团队,利用暑假时间,走街串巷,围绕武汉建筑文化变迁的主题,在武汉三镇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征集居民眼中对于武汉建筑文化变革的印象。从收回的60份有效问卷中发现,超7成武汉市民认为武汉建筑实用性与观赏性都有所提高,6成市民希望武汉的建筑趋向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仅1成市民认为应当保持原有建筑风格。
超7成市民认为武汉建筑实用性与观赏性都有所提高
社会在进步,当然武汉的建筑产业也在发展,但是未来的武汉建筑在群众心中应该如何进步。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调查数据显示,市民们普遍认为武汉建筑文化的发展给自己的生活方式及视觉享受造成一定影响。73.3%的武汉市民认为武汉建筑实用性与观赏性都有所提高,16.7%的人认为武汉建筑实用性下降,观赏性提高,只有10%的人认为武汉建筑物的发展实用性与观赏性都在下降。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张女士指出:“武汉的现代建筑规划实用性和观赏性都有大幅度提高,例如居民建筑都会附带广场,空旷的场地给热爱打太极、跳舞的中老年提供了很好的活动空间,这不仅能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而且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住在武昌35岁的舒雅琴女士觉得武汉建筑文化观赏性提高了,但实用性没有跟上,一些建筑是徒有其表,成为摆设。
调查还显示,61.7%的人对武汉建筑文化有所了解,78.3%的人认为好的建筑物能给人带来正面影响和经济效益,18.3%的人则表示建筑物只要实用就好,对人们影响不大。
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居委会胡书记填写了一份调查表,她说:“武汉光谷从原来的水稻田发展到如今的商业大厦,发展速度迅猛,政府一方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建筑文化,就像光谷的几栋标志性的建筑,如世界步行街的建立,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俱佳,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受到市民热捧。”武汉葛光小区社区一位居民表示,随着武汉的发展,社区软硬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居民幸福指数也大幅度提升,但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果城市的发展把环保跟居民生活结合起来会更好。
6成市民希望武汉的建筑趋向于传统与现代相结
随着武汉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老建筑如红钢城、老棚户区等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现代化的商业区和高层居民楼的飞速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武汉市民也是各抒己见。60%的人表示,现在武汉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好现象,他们希望武汉的建筑趋向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23.3%的人认为武汉应继续发展现代化风格的建筑,而10%则认为应当保持原有传统建筑风格,其中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江汉关等受到武汉市民的热爱。
19岁的大学生小陈表示,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思想与发展的体现,武汉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保留有价值的传统建筑物,既要有现代特色又要融入武汉思想,不能过多的模仿外国建筑。实践小队成员还对湖北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水哥”进行了采访,他说:“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对传统老建筑文化的保留。随着高楼大厦的建立,很多具有传统色彩有价值的建筑物都被拆除,武汉越来越缺少传统建筑文化”。
一位51岁的环卫工阿姨说道:“城市的建筑与农村的建筑差距太大,造成农村与城市的一些矛盾和尴尬。而且新建筑更新所带来的拆迁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谈到对武汉建筑发展有何建议时,大多数人赞同旧房子被拆除,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望武汉的建筑风格趋于多样化,找到自己发展的特色,充分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提升武汉人的整体文化素质。
“我们每天生活在这样一所城市,不管你是求学还是务工,还是本地居民,每一天城市都会有很多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武汉快速的发展,周围的建筑也在悄然变化着,这些建筑开始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实践团队负责人陈勇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利用暑期能够真正融入武汉这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走遍武汉三镇,用数据说话,去还原最真实的武汉建筑历程发展,了解市民对武汉建筑的看法,最后向有关部门书面提交一些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的合理建议。”(刘明杨杨霞 彭俊 杨智伟)
http://news.univs.cn/2013/0816/9845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