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树人的楷模 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践行群众路线的先进典型:武昌理工学院冯秉超教授
人物小传:冯秉超,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曾担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兼工程图学中心主任,现为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基础课部教师。主持完成省教改课题一项,主编教材二部,获得校教学优秀成果奖二项,发表专业论文15篇。
“作为老师,最起码的是对学生负责”,这是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冯秉超教授在从教生涯中恪守的信条。年过七旬的冯秉超教授,在他所执教的武昌理工学院里可谓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传奇”般的存在。他的“传奇”事迹数之不尽。他是校史上唯一一个每学期考核等级都是A的教职工;他所授的课程到课率永远是100%,其所带学生皆尊称其为“冯爷爷”;四十年执教生涯中,他从未请过一天病假……他始终站在教书的一线岗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他的事迹反映了一名共产党员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精神,成为立德树人的典范,被推举为我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先进典型。
执教49年 德馨永育桃李芳
从1964年大学毕业算起,冯秉超教授在教学岗位上已经奋斗了49年。2003年,冯教授应邀来到我校,成为终身教授。九年来,他每个学期的所有考核等级全A,创造了一个武昌理工学院绝无仅有的“神话”。
在冯秉超教授的课堂上,学生们永远充满了激情,一名学生说,“因为冯爷爷讲的课既充实又精彩,每天上课都提前十多分钟到,在黑板上画好今天要授课的图。上他的课,要一直集中精神,因为全是‘干货’,稍不注意,就会漏了点什么,觉得自己吃亏了。”在执教的49年中,冯教授坚持为学生上课,他甚至放弃了大学老师可以不坐班的“特权”,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除非正在上课,他都会在办公室等着帮学生答疑。
在冯教授看来,作为一位老师,不能将学生分优劣,而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培养他们自己的特殊素质。“育人是一个大学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冯教授认为,从自己身边毕业的一批批学生就是他这一生价值最好的证明。
改革创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1964年毕业的冯秉超教授被分配为一名大学教师,在教师岗位上他一干就是40多年。用冯教授同事的话讲,“冯教授是将一生奉献给教师这个岗位上。”
2003年,冯秉超教授应邀来到我校,迎来了他事业的第二个春天。为了能更好的融入到新的体制中来,冯教授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去探索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尝试创新改革。
每个学期一开始,冯教授便会完成自己的备课。在冯教授看来,备课和编书一样,从教多年所教的他对所有知识点都记住。备课后的冯教授会针对每届学生的基础不同“量体裁衣”再改动备课内容。“冯教授会根据我们的上课情况再调整教学内容。”2009级学生于萧说道。
课堂上的冯教授可谓一丝不苟,从每一个理论知识点到每一个例题,冯教授在课堂上都要很认真地给学生讲明白。城市建设学院原院长李新福教授评价冯教授的课堂说,“冯教授的课堂有两大特点,其一,功底深厚,徒手画图很漂亮,很到位。其二,对学生很有激情,抱有一颗爱心去教学。”
冯教授认为,在自己从教的几十年中,每一批学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针对不同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同时授课方式的探索上也应该不断改革创新,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容易接收,更有兴趣学习。
冯教授说,作为一位老党员,他想不到比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更有意义的事情了,学到老,做到老,他会继续走在教学的一线岗位上,将自己的余热都发挥在三尺讲台上。
立德树人 堪称表率
冯教授的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待作业的认真态度和严格要求。
由于《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这门课本身性质的因素,学生要画大量的图,做大量的作业。自冯教授来武昌理工学院从教这门课程,每学期至少带三个班级,所教学生少则百余人,然而冯秉超教授对学生的作业份份批阅,本本批注。批阅每一份作业少则需要几分钟,长则15分钟左右。在冯教授经手后的每一本作业你会看到圈画和评语,针对不合格的作业冯教授会让同学们重新改正,不合格再改。
冯教授上课的周课时平均在16节左右,几乎每一天都有课。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在学习中的困难,冯教授每个星期都会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安排约两节课的时间为学生答疑。无论刮风下雨,他没有食言一次。冯教授回忆道,“如果因为天气恶劣原因,学生到办公室看你不在,他下次就不会再来,所以我每次都在办公室等着。”
冯教授这种奉献、诚信、认真、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着自己的学生,他们提起自己的老师,都赞不绝口,认为他德艺双馨,堪称表率。(刘胜怀)
http://gxdj.e21.cn/content.php?id=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