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长江日报、武汉市环保局等主办的首届“都市环保杯”高校环保创意大赛落下帷幕,武昌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1201班的陈神飞同学凭借自己发明的“温差发电杯”一举摘得创意大赛的一等奖。
大赛旨在展现武汉大学生的青春风采,激发大学生的环保热情和创意激情,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高校内宣传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提供一批创新、可行的环境保护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念。大赛的题目为开放性,作品形式不限定。作品要求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内容,以创新、创意为核心。9月底启动以来,吸引超过2000名大学生参加。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昌理工学院等25所高校的学子递交作品306件,其中145件作品入围,最终评选出1名特等奖、5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以及30名三等奖,共同分享11万元奖金。
“在普通的保温杯中安装热传导装置,通过杯内外部的温差实现发电,并通过杯身的USB插口,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武昌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大二学生陈神飞发明的“温差发电杯”获得大赛一等奖。据了解,陈神飞平时动手能力很强,经常动手做一些简单的物件,他自己发明的《盲人开水瓶》、《多功能毛笔》、《激光三角板》均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保温水杯或水瓶是人们常用的一件器具,特别是在冬天,人们经常会带着它们外出,以方便能及时喝到热水。数码产品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对其电量的供应却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人们会在出行时带上一个已经充满电的移动电源,有时也因为长时间在外,移动电源也无法解决问题。半个月前,陈神飞看到书桌上的保温杯,迸发出了“温差发电杯”的灵感。
他发明的“温差发电杯”一方面它将水瓶与移动电源合为一体,减少了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该移动电源不需为其充电,直接利用保温瓶内外温度差产生的电压经过处理后直接可以为数码产品充电,经济适用、方便简单,而且还节约能源,是一项非常环保的产品。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巧妙的将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两件东西合为一体,节省了空间,为出行和室外工作带来了极为的方便。
“我本想改变现有墙体结构,使房屋能利用室内外温差发电,但感觉工程浩大。”陈神飞告诉记者,他发明的“温差发电杯”利用瓶内与瓶外的温度差达到发电的功能,不仅解决了一般的移动电源都需要充满电之后才能为其它设备供电的缺点,而且对于在外工作而又不能正常供电,时间又长的人来说,它就是个活宝,同时它既节省了资源又充分的利用了自然中不可避免的因素——温差。“只要有温差,就可随时随地的供电。不仅方便适用,又节能环保。”
在首届“都市环保杯”高校环保创意大赛中,陈神飞带着他的作品“温差发电杯”参赛,一路“过关斩将”,经过层层筛选,不断晋级,最终荣获“一等奖”,不仅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而且还被奖励5000元。
“对于现在技术发展型社会,人们追求更高端的生活质量,简单适用往往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另外,环境的污染已达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能源的枯竭已给人类敲响了警钟,面对如今还需大量能源的世界来说,现有能源的节约,新能源的开发及绿色能源的应用已势不可挡。而温差发电杯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和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有评委专家表示,温差发电杯节约能源,充分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条件实现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想法独特,构思新颖。
陈神飞告诉记者:“‘温差发电杯’还有更大的潜在价值等待发掘,我个人的一些小发明总是有限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组成一个发明创作团队,这样可以更专业的发明出更多有用的东西,来为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贡献。”同时,他表示,“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柯于锴,在我创作的过成功给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希望这个温差发电杯能更好的应用于社会。”(刘明杨李江涛)
http://news.univs.cn/2013/1224/10115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