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Media
媒体关注

荆楚网:周卫军:别拿“校训雷同”来说事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4-05-28 阅读:

近日,央视新闻一条还记得你的校训吗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随着毕业季的临近,不少大学生即将离开校园,大学生们对母校的校训怎么看?昨天,武昌理工学院一项公布的调查显示,57%的人认为,我国校训趋同化严重,没有个性和创意。(527日新华网)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对莘莘学子有着警醒、激励的作用。可是,随着一条还记得你的校训吗的微博引发的对校训的质疑、大吐槽,令人深思。
  网友普遍认为,我国的校训雷同,没有实际意义,而外国的校训生动,十分重视对真理的追求。调查发现,在我国所有211院校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等词语出现的频率颇高,而校训同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大学有3所,校训中包含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这几个词的大学有6所。”“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是真理使人自由,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和光明,霍普金斯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使你成为自由人
  笔者以为,如此比较,实在是有些吹毛求疵了。中国的校训大家明白是从古老的经典中提炼,却要说缺乏故事和情感,没有实际意义。外国的校训因为追求真理,就变得生动。中国的校训因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等词语出现的频率颇高就变得同化严重,没有个性和创意,外国的呢,因为真理出现得多就成了有严谨的办学理念。国外的校训简单明了是十分接地气,具有前瞻性,国内的则是过多的追求辞藻的押韵和对称,与现实联系不紧密。毋庸置疑,这分明就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思想在作怪。
  或许,中国的校训是受到了几千年文化传承的影响,骈文、辞藻、诗词曲赋等文体特色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乃至于校训的提炼理念之中。但是怎么能说从古老的经典中提炼就是缺乏故事和情感,没有实际意义呢?中国的古老经典本身就经过了大浪淘沙的考验,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内涵。而外国的文化底蕴肯定不如中国深厚,其校训也就更现代化、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这二者怎能以简单的好坏来区分?
  再说雷同,其实人们的理解也过于片面了。难道外国就没用用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等词作为校训的学校?难道中国就没有用真理作为校训的学校?更何况形式的雷同也并不就代表理念、内涵的完全雷同。例如创新,有的追求形式创新,有的追求理念创新,有的追求理论创新,有的追求实践创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诠释和体会。
  至于说中国的校训字数相仿,不便记忆则更是荒谬,莫非这么多的校训竟然还能出现字数都不相同的情况?还有政治化、口号化严重的指责,也是无视我国国情的泛泛之谈而已。
  说实话,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确实令人堪忧:体制僵化,思想桎梏,信仰缺失,功利主义侵蚀严重等等,然而这又关校训多大的事儿?校训本身何罪?团结,是因为国民好内耗,也因多民族使然;勤奋则是针对人的惰性而言;求实就是告诫大家要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则更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可见,并非校训没特色、没内涵、没文化,而是人的心了,没有人打心底愿意去关注、去体会、去领悟、去践行。
  所以说,校训无错,校训雷同也不是罪,关键在于自身的修养和爱心。别总拿校训雷同校训个性、创意来说事儿。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卫

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405/t29394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