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Media
媒体关注

武汉晚报:校名越来越洋气个性趋同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4-11-14 阅读:

 参加国际性会议,对于早已走向世界的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然而,113—6日举行的第89届世界纺织大会着实让武汉纺织大学的师生们兴奋自豪了一把。因为时隔10年,第二次落户中国的世界纺织大会将承办权交给了武汉纺大。能得到世界纺织大会委员会的青睐,恰说明武汉纺织大学必有过人之处。

  武汉纺织大学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以纺织命名的高等学府,学校从2010年改名之后,就重点发展纺织学科,形成大纺织概念。校长韦一良说。

  不得不说,更名成功地帮纺大奠定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然而,有更多的高校改名后没有收到这样的效果。

  更名后高校互换名片 得先翻译校名  

  从武汉纺织工学院到武汉科技学院,再到武汉纺织大学,10余年里,纺大历经两次更名。

  创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是当时中国八大纺院之一,隶属于原纺织工业部(1993年后改为中国纺织总会)。当时,正是纺织行业大调整时期,报纸、电视上每天都有关于纺织工人下岗的新闻,纺织行业院校在招生上受到了很大冲击。武纺工学院不得不加入到去行业化的更名大潮中。19998月,武汉纺织工学院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

  改名后,正赶上高校扩招,生源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10余年的发展,学生由原来的几千人发展到现在的3万人。然而校名去行业化后,也使学校的标志模糊不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770所普通本科类院校中,冠以科技理工工业字样的高校有115所。

  纺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高校负责人有时联谊交换名片时,常常需要对校名进行翻译我们是以前的武纺院,你们过去是干什么的?

  2010319日,武汉科技学院再次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重拾纺织外衣。

  高校林立的湖北,一所省属大学的办学资源是极其有限,只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会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党委书记尚钢说,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湖北又是一个纺织大省,无论是创新人才培养,还是行业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纺大都大有可为。

  事实也如此,这几年,服装学院涌现出大批优秀学子,例如2009年新思路中国模特大赛总冠军钟阳阳等,纺织成了学校一张独一无二的名片。

专家

  学校重在练内功

  更名之风不可助长

  知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教授认为,高校热衷于更名有社会与高校两个层面的原因。从社会层面来看,一是名分思想根深蒂固,导致讲派头要地位之风也吹进了高校。二是社会群体的认知形成思维定式。在一些人的眼里,大学总比学院强,学院总比学校强,校名成了决定社会群体形成认知的主要因素。

  从高等教育自身层面看,一是自卑的政绩思维作祟,有些高校认为学院学校名称下的行政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难出成绩,以期通过更名实现政绩的逆袭。二是高校对自身的办学不自信,于是开始在校名上下功夫。

  总之,高校更名是把双刃剑,更名潮背后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名无实的高校。今后,在中国上大学更容易的现实将会加剧全民择校的心理,使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先天不足、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实力较差的地方本科、高职专科院校,即使更了名,也可能会在双选制(考生选学校、学校选考生)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高校还是应该勤练内功更名式发展道路不可取。

  少数校名改得好 招生就业获双赢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原名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校长王典洪用符合学校定位,彰显学校内涵作为对新校名的解释,“‘工程,即以理工为主,科技,即指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更名后2014年招生形势优于往年。招生主管任笑良介绍,去年,该校踩线投档,而今年学校的文理科投档线均高出三本投档线,其中文科高出三本线20分,理科高出38分。在打造特色专业方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吸收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和地质学上的传统优势,该校珠宝和地质等专业往年的实际报考人数与计划数比值高达41,今年超过这一比例。由于专业实用性高、岗位需求量大,毕业生供不应求。  

  链接

  仅仅一年多时间

  国内123所高校更名

  校名越来越洋气,个性却越来越趋同。由于高校都热衷于时髦的校名,造成冠以科技理工财经的高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致高校新生在开学报到时因校名的极度相似而走错了校门

  因为校名相似,去年98日开学季,一位武汉理工大学的新生竟然跑到了武昌理工学院报到,而有两位武昌工学院的新生走进了武昌理工学院的迎新点。

  不少新生表示,武汉高校名太相近容易搞错。记者在百度知道里发现,有不少网友发出了武昌理工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有关系吗武昌工学院和武昌理工学院是不是同一所学校的疑问。

  走错校门还好说,有学生甚至报错学校。微博一位网友爆料称,自己在武昌工学院参与迎新时,接待了一位新生学弟,他说他原本准备报武昌理工学院,结果我们学校和那所学校只差一个字,可怜的孩子居然没看清楚填错了。

  更名后校名相似 新生报到走错门

  20135月至今,一年多时间,国内有123所高等院校更名。其中由高职大专更名为普通本科、或中职中专升级为高职专科院校的有43所,新建高职专科院校39所,其他的则因为转设、合并或撤销建制而更名。

  去年上大学网发布的《2008年至201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的全国高校名单目录》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5年间,全国共有257所高等院校获得教育部批准顺利更名,占到目前全国具有高招资格高校总数的10.35%。加上最近一年更名的123所大学,近6年共有380所大学集中更名,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世纪初至今的第七次更名潮。(文/记者李芳 通讯员叶舜 侯庆 李芳睿 制图/董超)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dfjyzc/2014-11-14/content_1271191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