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Media
媒体关注

长江日报:授课“有货倒不出” 一高校5名教师将调离教学岗位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9-01-15 阅读:

 长江日报讯(记者黄琪 通讯员刘明杨)长江日报记者14日获悉,本学期即将结束,武昌理工学院却有5名授课教师面临下学期“被停课”的窘境,原因是他们在“磨课”活动中未通过专家评审。

  60岁老教师前后“磨课”6次

  从2018年10月开始,该校609名教师不论职称高低,全部接受“磨课”。

  所谓“磨课”,是指教师按标准备课、上课,其他教师听课提意见,授课教师根据意见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

  该校人事处从全校名师中遴选了50余人组成“专家评审团”。每一位教师接受“磨课”时,有2至3名专家听课。课后,专家点评、进行谈话并提出改进意见。

  去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对加强本科教育再次“加码”。该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磨课”就是武昌理工学院落实教育部精神的举措之一。

  回忆这学期接受“磨课”的经历,60岁老教师老王说,由于课堂上使用新媒体不熟练,他前后“磨”了6次课才通过专家评审,是该校接受“磨课”次数最多的教师。

  5名教师将告别教学岗位

  截至目前,该校已有597名教师接受“磨课”,其中494人一次性通过,98人两次或多次通过,5人未通过。另有12人因怀孕产假、外出培训等原因而未接受“磨课”。

  未通过的5名教师就没有老王这么幸运了。“一般中青年教师‘磨课’两到三次还不行,专家就认定为‘未通过’,也不能无休止地‘磨’下去。”该校教学质量处处长蒋后国说,“老王属于年纪大的教师,新媒体运用不熟练情有可原,所以专家给予了多次机会。”

  蒋后国介绍,未通过“磨课”的5名教师中,有4人在商学院,1人在艺术设计学院。下学期,他们将转岗去做实验员或行政人员。后期,如果他们通过努力达到要求,还有机会重返课堂。

  据介绍,该校的“磨课”有20多项评判标准,包括“案例典型”“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互动好,精讲水平高”等;同时还有一票否决项,例如“授课过程出现知识性错误”“没有完成课前准备”等。

5名教师的问题普遍不是出在态度上,而是“茶壶里装汤圆——有货倒不出”,讲课语言不流畅,讲述不生动,所举案例过时。

http://cjrb.cjn.cn/html/2019-01/15/content_115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