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社记者 马思琪 报道

李杭凌,男,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财管2303班。在武昌理工学院第二十一届运动会跳高赛场,他再度绽放光芒。作为上一届赛事冠军,他以强劲的实力成功蝉联桂冠,更在锁定胜局后毅然挑战1米80的个人极限。两届征战运动赛场,从去年初登巅峰到如今卫冕突破。

2024年武昌理工学院第二十届校运会,彼时的李杭凌已是赛场焦点。从初次接触跳高时的动作生疏,到赛前数月的密集训练,他把田径场当作成长舞台,反复打磨助跑节奏、起跳角度,与教练一同拆解背越式技术的每个细节,从蹬地发力到空中转体,再到落地缓冲,每一个动作都经过上百次的校准与优化。“去年参赛时,心里更多是‘想证明自己’的忐忑,训练中遇到技术瓶颈时也会焦虑,但每次想到要站上赛场,就觉得不能轻言放弃。”凭借这份执着,李杭凌在去年的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以稳定发挥斩获冠军,为青春写下了第一笔耀眼的勋章。
去年夺冠后,李杭凌并未停下脚步,反而给自己制定了更严苛的训练计划。“去年的成绩是起点,不是终点。”他深知,赛场竞争日益激烈,唯有不断突破才能站稳脚跟。过去一年里,他的身影多次出现在田径场,在重复的奔跑与跳跃中夯实基础。他主动向教练请教进阶技巧,针对自身爆发力短板加练核心力量,周末时,模拟比赛场景进行高压训练。日复一日的坚守,不仅让他的技术愈发娴熟,更让他以1.65米的成绩将冠军席位提前锁定。

“去年夺冠时我就想,下次要挑战更高的高度。”他向裁判提出请求,将横杠直接上调至1米80,这个远超夺冠标准,也从未被他征服过的高度。面对全场观众的屏息期待,他像去年那般全力冲刺,奋力起跳,尽管最终未能成功过杆,但这份敢于挑战极限、不惧失败的勇气,赢得了比夺冠时更热烈的掌声。
赛后采访中,谈及两届比赛的收获,李杭凌感慨道:“去年的冠军让我收获了自信,今年的卫冕让我懂得了坚持,而挑战1米80的经历,则让我明白体育竞技的真谛不在于能否夺冠,而在于永远保持对突破的渴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