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11月4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郭姿彤 闵璐 通讯员 邓依纯 报道)近日,第六届国际大学生配音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张致铭、贺米田组成的“丝瓜汤队”一举斩获特等奖,段姝彤、达尔腾组成的“彤声核团队”亦荣获二等奖,影视传媒学院同时荣获“最佳组织奖”,张倩、牛士斌、高艺昕三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从海选到决赛,学校和学院始终是我们的后盾。”谈及夺冠历程,张致铭说道。此次决赛最具挑战性的“消音片段二次创作”环节中,团队需将三个无关剧情无缝串联且精准对口型。由影视传媒学院张倩、牛士斌、高艺昕三位老师组成的专项指导团队全程护航,从情节梳理、情绪表达到技术调试,反复打磨剧本直至凌晨三点,最终团队凭借“真听真看真感觉”的细腻表达打动评委。


“老师不仅教我们专业技巧,更帮我们建立创作信心,这是我们能突破难关的关键。”贺米田表示。武昌理工学院的后勤保障同样给力,备赛期间统筹解决住宿、交通等问题,即便部分设备出现损耗也第一时间协调维护,让学子能够全身心投入备赛。

与“丝瓜汤队”的成熟发挥相比,“彤声核团队”的获奖更显不易。首次征战国际赛事的两人,不仅要攻克二创环节的专业难题,比赛当天还遭遇“稿件未打印”的突发状况。“是高艺昕老师陪着我们紧急背诵、协调打印,让我们稳住了心态。”段姝彤回忆道。从赛前拆解比赛流程、协调实训教室,到赛中紧急处置突发情况,老师们的精准帮扶与学院完善的实训保障,让其得以展现扎实的基础素养,最终斩获二等奖。

佳绩的背后,是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实践导向、师资护航”育人体系的长期积淀。据了解,学院构建“课程教学+专项实训+赛事淬炼”模式,将“真听真看真感觉”融入教学,并组建骨干教师团队提供全流程指导。参赛团队本身也构成了“传帮带”的组合,由高年级学生与大一新生共同协作,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与学习氛围。张致铭认为此次获奖正是学院“以赛促学”理念的生动体现:“学院的表演课、配音课教会我们‘代入角色’,这是我们能拿下特等奖的核心。”这种“院校协同、全程护航”的培养模式,不仅让“老生”脱颖而出,更让刚入学的新生更快理解专业内涵,也更有底气挑战自我。

面对记者采访,段姝彤、达尔腾直言:“刚入学就能在国际赛事中获奖,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学校的资源支持,未来我们会继续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辜负院校的培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