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武昌理工学院玉石课从原料到作品每一步都很细心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5-24 阅读:

中南在线5月24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胡雅娈 郭姿彤 袁诗雅 报道)“第一次拿起雕刻工具在玉石上操作时,看着玉石在工具的作用下一点点发生变化,仿佛自己赋予了它新的生命,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工艺美术2101班李雨郝上完《玉石雕刻基础工艺》课后,仍难掩兴奋与激动。武昌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玉石雕刻基础工艺》课程,从玉石原料到精美作品的每一个环节,都浸润着师生们的细致与匠心。


《玉石雕刻基础工艺》课程以“传统为根、创新为翼”为理念,将艺术创作与传统技艺相结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袁嘉骐教授由浅入深,从玉石雕刻基础理论知识讲解,逐步推进到学生独立创作环节。从良渚文化玉琮的神秘图腾、明清宫廷玉雕的繁复工艺,到不同玉石的物理特性解析,袁教授将浮雕、圆雕等传统技法与现代电动雕刻工具的精准应用相结合,通过理论阐释与实操示范,帮助学生理解玉石雕刻艺术特征与创作思路。


袁教授始终坚持“因材施艺”原则,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设计方案,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又让每件作品独具特色。学生领取玉石原料后,需系统观察原料的裂痕、飘花等物理特征,独立完成雕刻方案设计,并在教师指导下优化方案。在正式雕刻前,学生通过制作油泥模型模拟雕刻过程,积累操作手感,待模型确定后再进行玉石雕刻实操。雕刻全程,教师持续跟进指导,保障学生顺利完成作品。


“玉石雕刻不是对材料的征服,而是与自然的对话。”袁嘉骐教授在课堂上常以实物玉石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原料的飘花、石纹与裂隙。“我不仅掌握了玉石雕刻技能,更对自然材料产生敬畏之心,认识到在创作中应注重发挥材料特性,而非追求绝对完美。”工艺美术2201班刘芬曾在雕刻时发现玉料内部存在裂痕,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模拟多种修复方案,她巧妙地将裂痕转化为“枯山水”纹理,使作品化缺陷为亮点。


“创作应回归艺术本心,我们鼓励学生以匠心雕琢作品,在传承中实现创新突破。”张为老师强调。玉石雕刻工序复杂,一件作品从设计到成型往往需投入大量时间。学生需经过粗砂、细砂等多道打磨工序,才能让玉石呈现温润光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玉石雕刻技术,更在实践中培养了耐心与专注,领悟到传统工艺背后蕴含的匠心精神。

工艺美术2102班张俊表示:“学习浮雕、圆雕这些技法时,老师示范得很细致,让我明白,想要提高技艺,就得不断练习钻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