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理工学院新闻网


当前位置: 在线首页 » 校园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News
校园新闻

武昌理工学院特色课程《创新素质培育》:破常规之茧,育创新之花

校对:岳佳佳 责编:周黎 终审:刘明杨 时间:2025-04-22 阅读:

中南在线4月22日消息(大通社记者 马思琪 报道)“从前总觉得创新是天才的专利,这门课却让我发现,创新就藏在追问‘为什么’的日常里。”大二学生王夏君坦言。在高校创新教育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武昌理工学院的《创新素质培育》课程以“解构习以为常,重构无限可能”的独特理念脱颖而出。这门课程教会学生对日常多一份“挑剔”,让“打破常规”成为本能。

《创新素质培育》并非像传统课程那样系统传授创新基础理论,而是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302班李俊分享一次难忘的上课经历。在“咖啡杯再设计”练习时,他盯着手中普通的马克杯发呆:杯口弧度、握把角度、杯身材质,这些习以为常的设计真的还有突破空间吗?老师却用“如果咖啡杯会说话”“假如使用者是太空宇航员”等荒诞设问打开思路,许多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当这些脑洞在小组协作中被绘成草图,李俊第一次发现,平凡事物的创新可能就藏在打破“理所当然”的追问里。

从“咖啡杯再设计”这种小切口入手,老师带着学生们一步步撕开惯性思维的茧房。理论认知不再是枯燥的概念堆砌,而是被拆解成“创新意识觉醒”“跨领域联想训练”等生动模块;实践能力培养也不是机械的操作课,而是让学生在荒诞假设中,挖掘思维深处的创造力。当同学们在课堂上画出带温控芯片的智能杯、能自动浇花的渗水杯时,这些草图早已超越了“作业”的范畴,成为打破常规的起点。

《创新素质培育》课程教会学生们的不仅是创新技法,更是一种思维惯性—面对问题时先按下“暂停键”,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果打破常规会怎样”的追问激活思考。当系统性思维与包容失败的勇气相遇,便在每个学习者心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让学生相信,每个平凡的日常都藏着等待被发掘的惊喜。

工程造价2301班王夏军表示:“《创新素质培育》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思维新境。课堂上,那些曾被视为‘荒诞’的想法被珍视,失败也化作经验的养料。当‘为什么,怎么样’的追问响起,平凡事物在解构与重构中焕发新意。如今面对问题,‘为什么’已成本能,这颗创新的种子,正从课堂萌芽,成为我突破常规、持续探索的内在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