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7月18日消息(通讯员 徐晶金 报道)7月18日,武昌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雏鹰圆梦——传习非遗之美,点亮青春艺途”团队带着音响和舞蹈道具走进李咀社区以“舞韵童心”为主题的舞蹈课,此次课程不仅是肢体的律动,更是团队用艺术点亮孩子心灵的实践。实践团队成员颜锦涛感慨:“舞蹈是跨越语言的表达,对孩子而言,每一个跳跃都是对自我的肯定,这正是美育最生动的模样。”

课程伊始,实践团队成员没有急于教动作,而是播放了一段融合非遗元素的儿童舞蹈视频,画面里,孩子们模仿着剪纸纹样的舒展、楚绣丝线的灵动,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舞步。“大家看,这个抬手的动作,像不像奶奶剪窗花时剪刀张开的样子?”实践团队成员颜锦涛边示范边讲解,穿黄色连衣裙的小女孩立刻跟着抬起胳膊,裙摆随动作扬起,像只小蝴蝶。热身环节的“开合跳”变成了“模仿小动物”,孩子们一会儿学小兔子蹦跳,一会儿学小鸭子摇摆,活动中心里满是笑声,原本拘谨的几个孩子也渐渐松开了握紧衣角的手。

实践教学中,团队选取了改编自传统民间舞的简易组合,将非遗元素拆解成孩子能理解的“密码”。比如把楚绣中“凤鸟展翅”的纹样,转化为“手臂打开画圆圈”的动作;将剪纸中“对称剪裁”的特点,设计成“左右脚交替点地”的步伐。李哲在纠正动作时,特意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用和别人跳得一样,找到自己最舒服的节奏就好。”这番话让原本因动作不标准而低头的小男孩重新扬起了头,尽管脚步还有些踉跄,却跳得格外认真。
实践团队成员在教学中始终强调,舞蹈课的意义远不止“学会几个动作”。“孩子们在律动中学会观察身体的协调性,在组队配合中理解团队的意义,在被肯定时建立自信,这些都是美育的核心。”实践团队成员解释道。当孩子们排成三列跳完整套组合时,虽然动作并不完全整齐,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发光的笑容,有孩子跳完后叉着腰喊:“我还想再来一遍!”
这场舞蹈课,没有严苛的标准,却让孩子们在律动中释放了天性,在欢笑中触摸了艺术的温度。记者采访到实践团队成员谢春燕,她表示:“我们希望这堂舞蹈课能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明白,艺术不只是技巧,更是热爱生活的态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