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之外,你可曾听说过亡灵节、盂兰盆节、拉多尼察、万圣节、万灵节、哀思节....不管哪一个民族、哪一种文化,总有一个节日,用以祭奠、怀念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人们。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至一年清明时,天地万物皆显,春和景明,万象更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清明,三月节...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清明,是气清景明的节气,是扫墓祭祀的节日,也是抚今追昔、寻找精神之根的节点。它在时间之河的流动中早已将物候与饮食、风俗、历史、文学糅合,积淀成一个意蕴丰厚的时令,昭示着中华文明之丰硕厚重与生生不息。 于已,清明是缅怀、追思故人的情感出口;于家,清明是追溯源脉的寻根之行;于国,清明是缅怀英烈、追思历史的“家国同构”的时刻。 它标记着感恩与珍重、逝去与铭记、过去和未来。 清明时节,落雨纷纷,行人断魂。青冢之前,你是否也有细密如发的思念,要向故去的亲人诉说?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怀念和祭奠,是清明节最重要的节俗。按照旧时习俗,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将纸钱焚化,再为坟墓.掊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以求平安,然后行礼祭拜,饮用祭拜的酒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除了因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并食用青团、艾饼、馓子等食物。这是一个沉重的节日,也是一个轻盈的节日,苦与乐融合一处,是生活的常态。 人们不仅祭拜同姓氏的祖先,亦追思缅怀逝去的英雄烈士。在新冠疫情中,那些在生死线上与死神争夺生命的医护人员,那些勤勤恳恳奋斗在一线、不分昼夜的普通工作者,让我们见证了太多熠熠生光的英雄时刻,因抗击新冠疫情而逝于春光的医护人员值得被我们缅怀追思。 其实,他们从不是天生的英雄,他们只是一群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与死神抢夺生命,为生民负重前行。他们和我们一样,普通、畏死、向生;他们和我们一样右血亲右朋右爱人也被爱;他们和我们一样,努力活着,热爱生活。 米兰昆德拉曾说:“对不朽来说,有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的心中留下回忆;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回忆。”是日清明,我们致敬每一个努力活过,并努力帮助他人好好活着的“平凡英雄” “小为家,祭祀祖先;大为国,缅怀英烈。”清明节早已超越一人一地一事的悲喜,走向一方一国。清明节之所以不断积淀、沿袭不衰,正因为清明节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历史的追思、对家国的珍视。 |